谌 世 昌
我常常在想:
如果不是1966年的高考因文革而突然暂停;
如果不是随之而来的1977年恢复高考;
那么,四十年前,年届而立之年的我,又怎么会和一群比我小十来岁的青年学子成为同学。
然而,历史没有“如果”,只有“已经”。
当年暂停的高考已经恢复,我和这一群风华正茂的青年学子已经成为同学。一切都是历史的安排,小至个人的一生,大至一个国家民族的命运。这所谓历史的安排,也即人们常说的命中注定。
1977年,因高考的恢复,我被历史安排进入贵阳师范学院遵义大专班中文专业学习(不久校名即改为遵义师范专科学校)。同班同学中,除少数几个与我年龄相若者外,其余多为二十岁左右的热血青年。我在暂停高考的路上等了他们足足十一年。终于,历史安排我们成为了同学,命中注定了我们的同学缘份。
进入这个大专班的同学,都是当时黔北青年中的佼佼者,每个人都怀才欲遇,都是期盼人生拐点的到来。毕竟当时每个同学的心中都还有一个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而这个憧憬必须靠努力方能实现。于是,没有人沉溺于梦幻,大家只恨机遇来得稍晚,深知愿景尚未实现,同学仍需努力。
散落在汇川坝坝上的简陋校园,处处显露出耕读文化的痕迹。青砖灰瓦木结构的两层教学楼旁,是大块的稻田。新盖的红砖学生宿舍后面是连片的红苕地。一条小河蜿蜒而去,留下两岸的小路和石滩。小河在前方不远处与一条另一方面流来的小河相汇聚,形成一个很深的水潭,名为官塘,汇川坝地名的由来盖出于此。官塘岸边的石滩上矗立着一座数米高的钢架跳水台,是勇敢者一显身手之处。
晚饭之后,是汇川坝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光。同学们三三两两地来到小河两岸,或散步,或读书,若是炎炎夏日的傍晚,则总有一群游泳爱好者来到官塘戏水,一些勇敢者更爬上高高跳台一显身手,可惜多以“立人”入水,能跳出点花样者寥寥。其中的佼佼者当数班里的体育委员喻见。当他以白晳健硕之躯登上跳台时,便吸引来众多的目光,当他腾空跃起,舒展双臂,以燕式入水时,则立即引发一阵欢呼。倘若此时有女同学正巧路过或在不远处,他的腾空跃起立即会增高好几公分,打开的手臂也更为舒展,入水的声响也更大。可惜如此健壮的身体,在年届五十的2005年竟因一场胆囊手术而英年早逝。这诚然是历史的安排,命中注定,却足以令一众同学感慨唏嘘至今。
师专的这批同学,是我学习生涯中的最后一批同学。大家入学时身逢治世,整个社会环境日渐风清气正,同学们多能以真性情示人,相处坦诚,友情纯真。成为同学四十年来,无论官职大小,无论富裕拮据,大家交往都没有障碍,同学间始终保持着质朴的友谊。
成为同学四十年来,同学之间的友谊能历久弥新,不断巩固和发展,多亏同学中出了个彭一三。一三曾任中心城区教育、文化的“副掌门”,也是遵义知名的地方社会活动家和文化名人。因为他关注的公共文化领域多,自称公共文化人,拥有众多跨界头衔:遵义市文化市场协会会长、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遵义市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遵义晚报特约撰稿人、遵义师院中文系客座教授……但他首先是师专七七级中文班同学的桥梁和纽带。他掌握着几乎每个同学的联系信息,他知道几乎每个同学的现状及变迁,同学的大小聚会几乎都由他一手安排。某同学有事要告知众同学,找一三。某同学要联系某同学,还是找一三。同学中可以没有大哥,却不可没有一三。一三属于豪放派文人,颇有江湖豪客风范,故而同学又赠予其一个极富江湖侠士的称号:彭三爷。三爷烟瘾大、酒量佳、兴趣广,虽年过花甲而精力健旺,着实让人仰慕赞佩。
一晃四十年过去,激情燃烧的岁月已渐归淡泊平静。四十年前,当我们刚成为同学时,每个人心中都在吟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深感今后求索道路的漫长。四十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回首逝去的日子,竟不过是历史瞬间。该吟唱的是“人生几何”“去日苦多”。四十年来,历史已经宣告同学们当年的努力并未白费,历史对每个同学都作出了应有的安排,让每个同学都拥有了值得自己回味的精彩人生。
作为当年同学中的老大哥,今天的古稀老者,我最该感恩的是历史安排我和他们成为同学。大家的青春活力、能力才智,始终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让我能常以七十岁之躯体,怀三十岁之心思,鼓足百岁之愿景。
再过两三年,几乎所有同学都将步入退休行列(个别除外),同学中能够规划下一个四十年者,恐不会太多,下一个四十年的同学会(2057年)也可望不可及。历史仍将继续对我们今后的夕阳人生作出种种安排,其中说不定还有一些意外和惊喜,我们仍将面对若干的命中注定,愿同学永远怀揣友谊,携手向前,且行且珍重。
作者简介:谌世昌,246天天好资料免费精选人文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已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