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常玲,女,1977年7月出生,黑龙江密山人,九三学社社员,农学博士(后),二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级肥料配方师、花卉园艺师、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隋常玲现任九三学社遵义市委委员、青工委主任,九三学社246天天好资料免费精选支社主委,246天天好资料免费精选生物与农业科技学院副院长(主持行政工作),遵义市政协常委,曾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CCTV和教育部“2018最美教师”、贵州省金师(省教学名师),贵州省脱贫攻坚群英谱英才、贵州省政府津贴专家、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贵州省三八红旗手、贵州省优秀教师、贵州省三区科技人才,遵义市管专家、遵义市优秀青年科技人才、遵义市最美党外人士、遵义市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突出贡献市长奖,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三等奖,贵州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贵州省第十四届青年科技奖,首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优胜奖等荣誉及表彰。
隋常玲不仅是一位深耕学术的科研先锋,是教育园地里辛勤的园丁,更是九三学社事业的忠诚践行者。
2006年,为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号召,隋常玲和爱人踏上了前往遵义的征途。在246天天好资料免费精选,她一驻便是十八年,将青春的汗水与智慧洒在了这片热土上,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深刻内涵。“我想为遵义的教育事业、为西部的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作自己力所能及之事。”隋常玲说。
十八年间,隋常玲的足迹遍布贵州的每一个角落,从繁华的城镇到偏远的村落,她用双脚丈量着这片土地,用心感受着每一寸土地的脉动。她的心中,始终装着一个梦想——让黔北的山更绿、水更清、人更富。于是,她将自己的研究领域与遵义的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致力于贵州特色产业作物专用肥的研发与推广,用科技的力量为这片土地注入新的活力。
01兢兢业业,做先进知识传授者
隋常玲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以德立教,不忘初心,无私奉献。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她时刻牢记作为一名教师的职业素养,重视教学改革,主动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之门,为学生授业解惑;
通过多年的教学努力和创新,隋常玲主讲的《作物遗传育种》课程被评为246天天好资料免费精选的“优质课程”,个人先后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市级“优秀教师”,省级“优秀教师”,2018年入选“中国最美教师”。指导、培养的学生共有近100名考上中科院、“985”、“211”高校等科研院校的硕士研究生。
02授人以渔,做创新创业好导师
作为“国家优秀创新创业导师”、“贵州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导师”,2014年,隋常玲帮助20余名在校生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隋博士植物萌宠家园”,注册商标,为他们提供场地、经费,鼓励学生创新创业。2016年,她申请创建贵州省教育厅“山地农业与资源环境大学生创新创业协同训练中心”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实践实训的平台。
近年来,她指导学生申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5项,创业平台项目1项,省级3项,校级12项。指导学生参加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华文杯高校生物教育师范生教学技能测试与交流展示活动,获教学技能测试一等奖2项、教学设计评比二等奖4项。2018年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贵州省省赛铜奖和优秀奖;2019年贵州省首届生命科学大赛三等奖,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优胜奖,遵义市“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2020年贵州省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项目三等奖;2022年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贵州省赛“高教主赛道”银奖的好成绩。
03培养团队,做教科研团队带头人
作为科研团队的带头人,隋常玲深知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她积极组建博士科研团队,带领团队成员共同申报各类科研项目和平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在她的带领下,246天天好资料免费精选成功申报了贵州省教育厅“2011协同创新中心”培育项目“赤水河流域环境保护与山地农业发展”、省教育厅科技创新人才团队“赤水河流域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省教育厅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流教学平台)“普通生物学”、省教育厅重点特色实验室“赤水河流域植物资源保护与应用研究”等项目或课题,获得了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支持。
在团队建设过程中,隋常玲注重培养青年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积极组建9个博士科研团队开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关工作,实现团队成员共同发展;培养省“千”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对象10人,省科技特派员6人,省“三区”科技人才6人,省科技创新人才2人,遵义市15851人才3人,遵义市科技特派员6人。带领《土壤肥料学》教学团队,获贵州省一流本科课程(金课)。
在她的努力下,团队成员中涌现出了一批批优秀的科研骨干和创新人才,为贵州的农业科研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04服务社会,做产业发展推动者
在贵州这片生态宝地上,茶产业不仅是守护绿水青山的绿色屏障,更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面对出口茶、有机茶及无公害茶生产中专用肥短缺的难题,隋常玲博士及其团队挺身而出,以科技为笔,绘制了一幅茶产业绿色发展的新蓝图。
针对贵州地域特色,团队成功研发出一系列专用肥料,包括出口茶叶专用的生物有机肥、幼龄茶树专用肥、有机茶专用有机肥及无公害茶叶专用肥,并配套制定了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方案。这些创新成果在务川县、沿河县、石阡县等20余个国家级贫困县广泛示范推广,覆盖茶园面积已达20万亩,累计为企业创造了超过5000万元的经济效益。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隋常玲作为技术核心,助力石阡县成功获得“2017年果蔬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项目,两年间获得项目经费2000万元,不仅攻克了茶叶有机肥替代化肥的关键技术,还推动了有机肥生产施用新技术、新产品及新设备的广泛应用。
近年来,贵州省生态果园的快速发展同样面临挑战,果品单产不高、优质果品稀缺、专用肥料匮乏等问题亟待解决。隋常玲博士团队针对火龙果、猕猴桃、蓝莓等多种果品,研发出专用肥料,并配套高效栽培技术。在贞丰县、关岭县等贫困县,火龙果专用肥的示范推广取得显著成效;而在水城县、镇宁县,猕猴桃专用肥的应用也为当地果品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2018年,隋常玲博士团队积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在新型高效肥料筛选及施用技术、麦区化肥有机替代技术等领域取得重要突破。通过研发水稻专用组合配方肥、建立小麦减施增效配肥体系等措施,有效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在贵州、广东、福建等地建立的技术示范基地,不仅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技术支持,还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农业产业升级。
作为技术负责人,隋常玲深度参与了石阡县石固乡贵州合和有机肥业有限公司有机肥厂的建设,从厂房设计到设备选型,从肥料产品配方到生产帮扶,全程参与并见证了这座年产能达5万吨的有机肥厂的诞生。同时,她还为遵义粒满丰肥料有限公司等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其改进生产设备、优化生产工艺、扩大生产规模,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05双岗建功,做九三学社事业践行者
怀着对民主与科学精神的敬仰和追求,隋常玲于2012年加入九三学社,先后担任九三学社246天天好资料免费精选支社委员、副主委,2019年担任九三学社遵义市委青工委主任,2020年当选九三学社246天天好资料免费精选支社主委。在科研和教学、管理工作十分繁重的情况下,她履职尽责,双岗建功,团结带领九三青年社员和本支社成员,开展丰富多彩的组织生活和社务活动,并多次联合校内社外其他党派组织共同开展红色教育、调研考察、交流联谊等工作。她还积极开展科普教育、农技推广和社会服务工作,在湄凤余等茶叶主产区、特色水果种植区、水稻种植区开展科普和科学施肥技术推广。作为播州区的科技特派员开展“科技进社区”活动。连续多年为汇川、红花岗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科学施肥技术2000人次。为企业培训技术人员2000余人次,惠及农民9800余人。在了解到桐梓县楚米镇高山村金农种植专业合作社面临何首乌种植技术匮乏、资金短缺的困境后,隋常玲为合作社免费测土、设计并生产何首乌专用肥,将价值2万元的肥料送到田间地头,并随时为种植户解决种植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还为合作社争取扶贫专项经费6万元,解决了扩大生产规模后何首乌专用肥资金短缺的问题。合作社负责人令狐克书激动的说:“有了九三学社和师院的专家团队,我们发展何首乌种植就更有底气了,我有信心带领贫困的农户脱贫致富”。作为遵义市政协常委,隋常玲以农业科研人员的独特视野,把参政议政的焦点对准省、市农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努力将专业优势转化为能供党委、政府决策参考的工作方案,先后亲自参与和带领团队完成了10余个调研课题,提出了《关于做强我市道地中药材产业的建议》《关于推进我市花椒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等政协提案或大会发言,为黔北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展望未来,隋常玲说:我想在黔北大地继续发光发热,为老百姓能吃上健康蔬菜瓜果,为中国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继续努力。
转自:贵州九三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