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李仲根博士在期刊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发表了题为“Mass flow, enrichment and potential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mercury in a preheater-precalciner cement plant using multiple mining and industrial wastes”的研究论文。
汞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可在大气中长距离迁移和在食物链中富集的全球性污染物。2017年8月16日正式生效的《关于汞的水俣公约》将水泥熟料生产等在内5个行业列为重点大气汞排放管控源。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泥生产国,明确其水泥生产过程中的大气汞排放特征及提出针对性的管控措施是减少大气汞排放及降低环境汞风险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国内某水泥厂为例,系统采集了水泥生产全流程中的各类样品。研究发现,虽然水泥生产的各种原材料汞含量较低(加权平均值0.089 mg/kg),但是部分工业固体废弃物中的汞含量较高(2.6 mg/kg),虽然其质量输入量仅占生料的2%,但是对水泥窑系统汞的贡献却超过一半(图1),由此导致水泥窑窑尾灰具有较高的汞浓度(27 mg/kg)以及水泥窑整体较高的大气汞排放水平(161.5 mg Hg/t熟料)。部分富含汞的窑尾灰具有较高的水溶性(可达总汞的21%,图2),很容易释放到周围水体环境中,并造成环境汞污染。因此,选择性地使用低汞含量的原材料(或替代材料)并对窑尾灰进行合理处置,是降低水泥厂环境汞风险的重要举措。
图1 水泥厂不同物料的输入比例(左图)和不同物料对汞输入的贡献(右图)
图2 水泥厂窑尾灰中汞的形态分布
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jenvman.2022.114819
撰稿人:李仲根
校稿人:蔡深文
审稿人:肖仲久